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讀書人莊周,在一場夢境里化身蝴蝶,醒來卻疑惑究竟是莊周夢為蝴蝶,還是蝴蝶變作了莊周。而這場一個人的夢,最終成了無數(shù)中國人共享的文化記憶。
莊子其人其思想,是中國文化精神基因的一部分,是文學史中不斷被書寫、演繹的母題,更是思想史、哲學史上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聞一多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崩顫珊駝t說:“中國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內心永遠是莊子?!?/p>
【資料圖】
從小我們就在課本里讀《逍遙游》,“絕云氣,負青天”的大鵬鳥,構成我們對精神生活的期待、對自由超脫的向往;“莊周夢蝶”的故事送給我們縹緲而浪漫的幻想;“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著名辯論開啟了關于邏輯、關于辯證的思考;“無用之用”則在看似矛盾的詞語中,代表了一種回歸本真的態(tài)度。更不用說日常語言里的“相濡以沫”“夏蟲不可以語冰”“庖丁解?!薄?/p>
莊子和他的思想,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流傳千年的古人智慧,至今仍在啟迪著我們的精神生活。
在《游世與自然生活:莊子評傳》一書中,南京大學顏世安教授以隱者傳統(tǒng)和道家思想為背景,以郭象所注三十三篇本《莊子》為依據(jù),博采莊子研究眾家之長,從獨特角度解說莊子,闡釋了莊子的游世思想和道論。
名家力作,口碑經(jīng)典,再版問世
本書的作者顏世安教授,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組部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師資庫教師,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臺灣大學高等人文社會科學院客座研究員,曾在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欄目主講莊子,《百家講壇》欄目主講老子。
作為先秦諸子研究領域的資深學者,顏教授有關莊子研究的論文和專著曾獲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社科論文獎三等獎。他還曾三次獲評南京大學本科生“我最喜歡的老師”,備受學生們的歡迎,每每開設課程,座無虛席。聽過他講先秦諸子課程的學生們說:“聽了之后覺得自己之前所學都不配稱作歷史,都只是最淺顯的歷史常識而已?!薄皠傞_始的幾周,每次下課大家都會自發(fā)鼓掌,幾乎沒有別的課有這待遇?!?/p>
《莊子評傳》正是顏世安教授于壯年寫下的唯一一部作品,收入匡亞明主編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出版二十余年來,好評不斷,在豆瓣評分高達9.1分。有人將這部作品稱為“神作”“評傳中第一流”,也有人說,這是“對我影響極大或者可以說最大的一本書”。在舊版絕版數(shù)年后,《游世與自然生活:莊子評傳》重新再版問世,邀請更多對莊子感興趣的讀者,走進他的精神世界。
直抵莊子思想的根本,探尋莊子自然道論核心
全書共分為六章,包括生平著述、痛苦意識、游世思想、人生理想、道與知識、新的世界。顏世安教授將莊子思想分為三個有內在聯(lián)系的部分:一、痛苦的體驗(第二章);二、游世的態(tài)度(第三、四章);三、道的理想(第五、六章)。其中貫穿的便是一種認真的精神。“認真”這兩個字是本書分析莊子思想的綱。他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莊子游世思想的成因,闡釋了莊子自然道論思想的核心。
不同于給莊子貼上快樂主義、庸人哲學、自由主義的標簽,顏世安教授認為,莊子深刻理解人生天地間的孤弱與卑微,并不相信像隱士一樣歸隱田園、寄情山水能夠解決問題,因此獨倡游世,表面上隨遇而安、躺平任嘲,內心卻冷眼旁觀、傲守孤獨。
在顏世安教授的解讀中,莊子拒絕士人的社會角色,一生在普通人中間過平民的生活。他能從普通人的角度出發(fā),體察到人類在苦難命運面前孤弱無助的絕望感。而面對世道混亂黑暗,生命孤弱卑微的狀態(tài),看清人類一切痛苦與失敗根源的莊子,試圖給出關于理解人生意義的答案。只有去除個人的占有之心,拋棄“自我”而心懷謙抑,才能打破世俗習慣的束縛,解除人們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習性,從“為我”走向“無我”,還原生命的清新面貌。
有評論者曾用“以心解”來評價這本書。顏老師在剖析莊子的個性與思辨時,帶著一種誠摯的態(tài)度,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察莊子的內心。借由深層、切身的體會和辨析,將那些耳熟能詳?shù)那f子故事重新闡釋,剖析莊子人生態(tài)度與生存哲學。比如莊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并不僅僅是對生死的豁然與達觀,更有一種不平之氣:莊子妻子死“鼓盆而歌”這件事,固然說明他看透世事的變化,從觀念上明白不應該為任何事情傷心,可是另一方面,莊子又并不是真的心平氣和,對一切都木然無動于衷,而是有一種戲謔的嘲諷之意。嘲諷什么呢?就是嘲諷人在天地間無可奈何的卑微狀態(tài)。莊子在妻子死時過火地表現(xiàn)了他的達觀和不在意,這種過火的游戲舉動透露了一個人靈魂深處的不平。
揭開浪漫飄逸背后真實的莊子底色,解讀游世之言背后的孤傲與認真
解讀莊子之人,往往提及其自由浪漫,古今注莊者也多強調一種擺脫世俗功利心境的超脫精神。莊子思想一向被視作自由精神的源泉。
有別于這種“莊子教人快樂”的理解,顏世安教授認為,那并不是莊子思想的全部?!扒f子的痛苦感受,并沒有真的被毫無心腸地遺忘”。對生逢亂世的莊子來說,“他對亂世之中個人所遭遇的種種痛苦有獨特體驗。這種痛苦的體驗,是莊子思想的起點?!本裆钐幍耐纯嘁庾R,正與莊子的思想本質相合。以逍遙游為例,這并不只是一種愉快的終極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孤獨和刻意堅守孤獨(實質是不肯與現(xiàn)實世界和解)的冷傲才是“逍遙游”中最本質的東西。精神自由這個積極樂觀的現(xiàn)代概念強調了逍遙游中浮在最外表的那一層愉快,卻把游世思想靈魂深處的冷傲和敵意給遺漏了。因此,用精神自由來界說逍遙游,會在有意無意之間把莊子思想中深刻的對抗意識和無路可走的絕望感過濾掉,這像是好心人在做一件善意的事,濾掉莊子游世學說中讓人心情沉重的諸多雜質,只剩下輕松的愉快感。這件事看起來很好,但是曲解了莊子。
在莊子的思想中,潛藏著戲謔、激烈、孤傲、敏銳、悲觀等種種因素,這來自于他對人類困境的洞察,更來自與一種認真、執(zhí)拗甚至是兀傲不平的生活態(tài)度:莊子對人生痛苦的體驗,是由于做人太認真,以為人必須要有合乎理想的生活方式。馬馬虎虎的人,聰明取巧的人,都不會有他那樣的人生痛苦感受。莊子追求游世逍遙,是因為意識到認真的痛苦,因此提出種種理由勸自己(也勸世人)不要認真。他雖然夸張地渲染不認真的輕松自得,內心卻不能真的輕松,而是激烈地與世道對抗。最后,道的世界是自然真實世界的呈現(xiàn),這種呈現(xiàn)把現(xiàn)實的人生世界宣布為假,把一個理想主義的世界宣布為真。其中貫穿的就是人應該有一個理想的居住世界這一純良認真的意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問題要回答。但不論世道如何變化,時間如何更迭,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其實和莊子有著一樣的困惑、一樣的期待:在種種流俗意見之中,要如何尋找一種有價值的個人生活。
也許正是因為對精神生活有所追求,對理想主義有所期待,對做一個“世俗的聰明人”并不是那么認同,今天的我們才依然需要莊子,也需要這部《游世與自然生活:莊子評傳》,帶領我們直抵莊子思想的根本。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